1. 首页
  2. 科研成果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科研成果

杜瑾、王圣凯:桂城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研报告

  • 来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桂城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特色是其“警调对接”。“警调对接” 是指公安社区民警中队在现场处置或受理民间纠纷引起的案件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非警务类民间纠纷以及适用治安调解、刑事和解案件的民事责任事项,移送、委托驻点人民调解工作室先行调解,实现公安机关非警务类纠纷及特定治安、轻微刑事案件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一项工作机制。

“1+8+N”的架构设置

“1+8+N”的架构设置中,“1”是指成立的桂城街道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8”是指在桂城街道辖区内八个社区治安中队分别设立的8个治安纠纷调解室;“N”是指公安民警中队联合治安调解员在治安纠纷案件高发地段设置的若干“移动治安调解室”。

“1+8+N”的架构设置,形成了“固定+机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为辖区内治安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治安调解员还为1918名社区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解答。治安纠纷调解队伍的组建及成功运作,减轻了民警的工作压力,提高了社区民警中队的调解效率,有效指引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1212”式人员配置

桂城治安纠纷人民调解项目的“1212”人员配置中,“1”是指由司法所安排1名公务员进行业务统筹;“2”是指由广东品高律师事务所的资深调解员、广东群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担任项目组长,进行业务指导;后一个“1”是指每个治安调解室配备1位督导律师,为治安调解员提供督导培训、专业技术支撑;后一个“2”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个治安调解室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开展治安纠纷调解业务。

 

桂城治安专职调解员共16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专业化的治安纠纷地调处化解队伍。

调解员面对的矛盾纠纷是多元的、复杂的,然而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对此,由司法所的主管干部进行业务指导、知识培训,由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进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由资深调解员传授调解经验,从而形成“以老带新”的队伍建设模式。

“三所联动”的运行机制

“三所联动”是指司法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在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处理治安纠纷的工作机制简称。三者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形成合力,从而做到及时高效、就地化解治安矛盾纠纷。

桂城街道是南海的中心城区。随着桂城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与日俱增,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案件数量也不断激增。

治安纠纷调解室设立之后,派出所办案民警“积极引导、就地推荐”矛盾双方走调解途径,当事人也通常会选择调解。

桂城街道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警调对接”机制的运行,将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优势与民警中队在治安防控方面的职能优势相结合,形成“刚柔并济”的矛盾纠纷化解手段,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系列举措缓解了社区民警中队日常工作压力,提高了民警出警效率,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及满意度。

 

来源:《法治周末》2021年11月4日

 

作者杜瑾、王圣凯,分别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佛山南海区司法局“南海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和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创新团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