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术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动态

张金平:以“社会治理”为中心的国家责任研究

  • 来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张金平,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国家安全战略。出版学术专著《中东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策略》《当代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发表学术论文《中东恐怖主义的特点》《国际关系学理论框架初构》《东南亚反恐难点和走向及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对策》《试析车臣分离势力恐怖化的暴力文化因素》《中国反恐怖法中境外武力反恐行动的两个原则性规定》等。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社会结构的内外张力与阿拉伯之春的发生演变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社科项目“伊拉克政治重建研究”等8项。




关键词:反恐怖研究;双重标准;国际治理;恐怖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威胁一直是全球性安全风险,且与复杂的国际治理问题相关联,成为世界大局中的一个变量。当前,恐怖主义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复杂变化。2021年全球恐怖活动依然多发且存在多个高发地带,2022年新年之初,在全球多地发生了恐怖袭击,恐怖势力通过变换策略持续威胁世界安全,而个别国家在强化国内反恐怖的同时却在一些地区减少、逃避,甚至“甩锅”反恐怖责任,以“双重标准”肆意抹黑、施压、干扰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恐怖工作。反恐怖主义工作体现了国家能力、国际责任,这种能力与责任包括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相关研究有几个基本方面是当前亟待加强的。

 

以组织能量为中心的恐怖活动态势研究

 

恐怖势力不断采取新手段、新策略,其全球流动等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把握其活动态势,国际社会方可有针对性地予以防范、打击。相关研究的重点有:恐怖活动手段与方式研究、暴恐袭击及条件,全球疫情下的新形态等;恐怖活动新策略研究,如以“文”式的公开活动掩盖其暴恐活动,通过增强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来扩大国际活动空间等;暴恐袭击的重点地域、重点目标研究等。判断恐怖活动态势的基础是其组织能量。组织能量包括恐怖势力的组织结构及网络、聚合资源的能力,极端主义的蛊惑能力、暴力实施能力。

 

“切断联系”为中心的去极端化问题研究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有着全面的、本质的联系:有极端理念与思维层面的联系,一些极端主义理念为恐怖主义提供支撑,帮助恐怖势力进行社会动员,恐怖势力的一些蛊惑性话语也被极端势力利用;有社会基础的联系,一些极端分子或公开、或隐蔽地支持恐怖活动、并抵制去极端化工作,恐怖分子在受极端主义影响较深的社会群体中能够获得很多活动资源;有活动手段与方式的联系,不少恐怖组织是由极端组织演化而来、或者与恐怖组织相互勾连,一些极端势力时而采取暴恐手段、时而采取大规模武装活动、时而采取一些公开性活动。去极端化工作,需要研究、把握这些联系,以便有效切断这些联系;需要研究去极端化的基础理论、科学路径。去极端化工作涉及的社会面比较宽,与社会领域的一些工作相互交织;还要重视对现有工作经验的总结,对现存问题、难点、干扰因素的分析。

 

以规范化为中心的反恐怖工作研究

 

规范化研究,以当代反恐怖工作实践为基础,以有力打击恐怖势力组织能量为评判核心,以形成规范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反恐怖工作为目标。当代反恐怖工作采取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举措,在严厉打击、综合防控、跨境合作等方面取得一些明显成就,也进行了一些初显成效的社会治理探索。对现有反恐怖工作进行学术性归纳、总结,有助于增强包括国际合作在内的反恐怖共识、提高反恐怖工作机制的规范性及效率。当代反恐怖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不仅恐怖主义威胁严峻而复杂,还有双重标准妨碍国际反恐怖合作、助长恐怖分子的气焰。反恐怖工作的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双重标准行径形成约束。

 

“社会治理”为中心的国家责任研究

 

社会治理关乎反恐怖工作的最终成败。一方面,遏制恐怖势力的嚣张气焰后必然推进社会治理,没有社会治理就无法巩固反恐怖成果,更无法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猖獗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反恐怖综合治理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坚定的意志、持续的努力。国家必须承担反恐怖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不仅是国内责任、国际责任,也是时代责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有效推进全球反恐怖社会治理这一命题成为考验每一国家是否有意愿、能力承担责任的试金石——什么样的国家及制度能够有效治理当代恐怖主义问题、推进世界的整体现代化进步。如何承担、实现反恐这一国家责任,是当代反恐问题研究绕不开的议题。立足于科学的学术研究,有力、有效的反恐怖能力,是世界变局之际中国责任、中国贡献的体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