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研究前沿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前沿

秦邗:毒品治理研究的“石子馍”

  • 来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陕西民间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石子馍,因被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烙制而成,外表坑坑洼洼,“满脸麻子”,卖相不佳,但入口酥脆,咸香可口。这和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宸舸新出版的专著《吸毒管控法治论》颇相像,封面设计看似朴素,实则“干货满满”。          

 

这是作者的第二部毒品治理问题研究专著。专注毒品治理问题研究20多年,褚宸舸收获颇丰:除晋升教授职称外,还发起成立西安市法学会禁毒法学研究会并担任会长、兼任国家禁毒委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等。

本书和作者先前出版的《中国禁毒法治论》不同,它跳出围绕具体事例、个案、法条进行研究的窠臼,注重从禁毒政策、社会治理的法理、人权保障等宏观视野观察思考问题,作者试图打破学科藩篱,从政策和制度视角出发,考量“毒品问题治理的‘中国特色’”。

在书中,作者梳理了近30年来中国毒品治理问题的研究现状、问题,提出我国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禁毒法学研究始于1990年以后,而林则徐虎门硝烟180年后的2019年可能是中国禁毒史上的“拐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吸毒人数首次出现下降。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禁毒法学研究面临资料信息获取存在体制性壁垒、学科层次低、成果学科归属难以及理论成果广度深度不足等困境,同时,法教义学研究精耕细作不够,政策研究亟待加强。禁毒法学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禁毒工作或毒品问题治理进行研究,它不是部门法学,也不是一个独立学科,但这不应该成为忽视禁毒法学研究的理由。未来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加快推进禁毒法等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密切关注毒品问题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立、创新中国禁毒法学的话语和理论体系。

作者的观点和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羊大为美”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和石子馍传承的历史文化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中正、务实。明代学者王阳明在谈及关学时曾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关学精神的浸润,使作者形成了质朴包容、务实进取的研究特点。这也渗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比如第二章谈到“毒品问题治理的‘中国特色’”时一针见血指出,“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不仅要治理毒品本身,还要治理毒品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因禁毒产生的各种问题。但学界尚未深入研究“禁毒人民战争”“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等,作者迎难而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细致研究了相关制度问题。对我国当前吸毒管控的法律规范、基本原则,以及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康复)、自愿戒毒和药物维持等制度和禁止“毒驾”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普通读者视角看,该书像一本中国当代吸毒问题治理的简史,系统、全面梳理了我国近30年的毒品治理政策、法律规范、理论研究。从研究者角度看,它提出的许多问题发人深思,比如如何对吸毒行为定性等。

作者在“后记”中谦虚地说,本书还不够成熟。但瑕不掩瑜,就像陕西民间流传几千年的石子馍,表面粗粝,嚼则酥脆。它跳出传统法学学科藩篱,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思路,或将打开禁毒法治研究的“另一扇窗”。

(《吸毒管控法治论》,褚宸舸 著,法律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文章转载自《浙江人大杂志》202007期,作者:秦邗。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