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术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动态

“长安法史论坛”第207期学术报告| 史党社教授主讲《秦文化的“戎狄”传统》

  • 来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2021年11月8日下午,由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史学科、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长安法史论坛”第207期学术报告会在雁塔校区图书馆四楼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报告会特别邀请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秦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党社教授以“秦文化的‘戎狄’传统”为题作学术报告,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带头人、导师组组长、博士生导师闫晓君教授担任主持人。我校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史党社教授讲座围绕“戎狄”、秦与“戎狄”的关系、秦文化的“戎狄”传统三方面展开,并着重介绍了秦文化的“戎狄”的表现以及商鞅变法后秦对“戎狄”传统的革除及延续。史党社教授认为,“戎狄”传统,是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特征之一,这是商鞅变法重要的动力和革除对象,但这个传统从未完全失去,如同胡焕庸线北侧地带至今的文化面貌一样。秦文化中那些得以保留的“戎狄”因素,恰是秦人得以成功,即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的重要条件。对这个传统,无论从族群、文化等角度,我们都是需要合理评价的。

 

在交流环节,王斌通博士等师生与史党社教授就秦文化“戎狄”传统与商鞅变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闫晓君教授总结道,史党社教授以广阔的学科视野、深厚的理论储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秦文化的“戎狄”传统,为与会师生呈现了一场观点新颖、史料扎实、内涵丰富的学术盛宴,深具启发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法律史学习与研究中,从多学科、多角度思考相关问题,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

 

报告人简介:史党社,1966年10月生于陕西武功县。1984-1988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1991年,在临潼县文管会从事文物保护与田野考古工作,其间曾参与陕西省第二次文物普查与资料整理、秦东陵考古调查。1991—1994年,在陕西师大师从何清谷、赵世超先生,攻读周秦史,获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起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从事田野考古与历史研究工作,期间曾参与秦俑二号坑发掘,并主笔起草“秦始皇陵博物院规划报告”。2004-200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周振鹤教授学习秦汉史,获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9月起任教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现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秦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史、秦文化与文献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墨子城守诸篇研究》《日出西山——秦人历史新探》等专著,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等各类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