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术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动态

高见、杨静:守护生态安全 完善生态治理 实现美丽中国

  • 来源: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守护生态安全 完善生态治理 实现美丽中国


作者:高见(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

杨静(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考察。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山水林田湖草沙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然而在人口数量爆炸、自然资源开采过度、人类活动占主导的当今世界,生态破坏导致的问题给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乃至人类安全带来重大挑战。仅以2020年为例,世界各地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澳洲山火、东非蝗灾、南极温度突破20度……大自然用它的方式一再警醒人类,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就要求全球各国各地区在治理格局上必须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在发展路线上必须着眼长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申言之,在追求经济进步的道路上,绝不能肆意损毁生态、以自然资源的使用殆尽为代价单单谋求速度与高度,而应保障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持久,实现久久为功。

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的治理道路上,我国深刻把握住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深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注重发展“绿色经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美丽中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同时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具体来看,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国土辽阔、人员众多、国情复杂,在实现生态安全目标这一道路上,还需继续前行,对生态安全观的认识与践行仍要更加深入。换言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仍是各地方需要深刻学习与落实的关键功课。

  认识生态安全,要把握生态安全的关键内涵。态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领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是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的基本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保障生态安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其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具有能够支撑本国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且具备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能力的生态系统。就具体目标而言,在“十三五”期间成果的基础上,“十四五”新征程中,必须要使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落实生态安全,要完善生态安全保护治理体制。“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安全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长久以来自然生态面积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质量较低、无序开发破坏生态行为屡禁不止、生态安全监管能力稍显不足、生态法律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为应对以上挑战,弥补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实现生态文明新目标,我国对症下药、分而治之,频出重大举措,于法治建设、技术支撑、工程落实、舆论宣传等方面多管齐下,具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继出台,为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监管,建立生态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将生态环境状况考核加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责任制;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传统行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限塑令等禁令;发起全民拒食野味倡议……等等,涵盖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具体举措,到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地共同构成了国家生态治理体制上的安全屏障。下一步,需要因地制宜,对以上举措形成更有可操作性的细化与落实条例,搭建一个由中央指导、地方执行、地区合作、绿色导向的,严丝合缝、全面细致的保护、预防、治理、追责的大生态安全保护体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生态治理体系健全的前提下,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目标,最关键的是全社会主体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与生态治理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社会与人民都充分意识到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自发在生活中维护生态安全,遵循生态相关保护法规、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监督当地与国家生态安全活动,才能真正构建起完善有效的生态文明体系,建成美丽中国;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能共同创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