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由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和中国法律史学会法律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承办的第四届“文献与中国法律史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福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西学院、兵马俑博物院、陕西省高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博硕士生共6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上午八时,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会议开幕式由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律史学会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闫晓君教授主持。闫晓君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本次研讨会举办的缘起:会议旨在凝聚国内法律史学界知名教授和学术骨干的力量,进而共同探讨法律史学前沿问题和文献资料的利用情况。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王健教授代表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法律史学会发表致辞,王健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法律史专业学者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同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研讨会,支持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发展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介绍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学风,在出土法律文献和陕甘宁边区法律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方面一直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在学风比较浮躁的今天,西北政法学院组织这样一次学术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在学科建设上的远见卓识和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并期待本次研讨会继续坚持法律史学科一贯秉持的“前沿、务实”风格,办成一场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学界盛会。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举办!
会议的四个单元围绕着本次研讨会的三个核心议题——“中国历代法律及传统法学”、“法律史学研究前沿问题”和“法律文献研究”依次进行。
会议第一单元由西北政法大学闫晓君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曹旅宁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武航宇副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张文勇副教授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丁义娟博士分别做了题为《秦和汉初<功令>研究》、《中国古代借贷契约中的义、利之辨》、《从宋代田宅案件看中国古代法官对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和《岳麓书院藏秦简<亡律>解析——兼论<法经>篇目构成》的精彩报告。厦门大学周东平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宋国华副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郑智副教授分别予以评议。
会议第二单元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主持,浙江农林大学郑智副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宋国华副教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毛高杰副教授、暨南大学法学院张淑雯博士和西北政法大学杨静博士的发言分别以“中国古代法的‘体系’论衡”、“法的确定性:从原心定罪到律贵诛心”、“想象与实践——通过公案小说的传统法律文化传播”、“明代宗祧继承制度的齐家治国理想”和“中华法系研究综述”为主题。西北政法大学陈涛教授、刘全娥副教授、吕虹副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张文勇副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张田田副教授分别予以评议。
会议第三单元由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曹旅宁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田庆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杜军强副教授、宁夏大学法学院江兆涛副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张田田副教授、甘肃政法大学何君博士和西北政法大学田时雨硕士分别就“清代蒙藏地方藏传佛教事务法制的特点与现代启示”、“清代司法判决中的‘情理’”、“情感、事实与国法—清代民事诉讼的三重叙事”、“‘妙判’”的三重维度”、“清代衙役犯赃例考论”和“清朝‘父祖被殴’条律例研究”等问题发表看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武航宇副教授、福州大学法学院段晓彦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余辉副教授、河西学院罗将副教授和甘肃政法大学何君博士进行了评议。
会议最后一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王申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李鼎楚副教授、福州大学法学院段晓彦副教授、河西学院罗将副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潇博士和中国政法大学王斌通博士生、闫强乐博士生分别发表了《人权信仰与国家隐喻——兼论张佛泉人权国家观的中国改造及其启示》、《条理”与“法理”之辨——以民初大理院和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民事裁判为重心》、《清代、民国河西契约文书所见“画字银”及其法律意义》、《也谈秦简中的“公室告”“非公室告”与“家罪”》、《乾隆朝<钦定台规>的再认识》和《陕派律学对关学思想的传承》的论文。西北政法大学闫晓君教授、任亚爱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李鼎楚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杜军强副教授、郑州大学孙海霞副教授、兵马俑博物院孙铭副研究员进行了评议。
与会期间,各位评议老师以及参会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展开了生动而激烈的探讨,以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闭幕式上,西北政法大学陈涛教授作总结并代表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致闭幕辞,陈涛教授强调,法律史作为一门史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文献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学术进步的源泉。陈涛教授认为本次会议,此次会议四场主题研讨以纯粹的学术研究为目的,主题明确,议题集中,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史料、史实、方法论等问题发表见解,持论有据,观点谨严,讨论热烈,问题的选取充满新意,参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的观点和建议,研讨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法律古籍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法律史和法律古籍整理研究的普遍关注。陈涛教授对与会学者以及其他学界同仁长期以来对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感谢,表达了对不同院校、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推进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整理研究和学术创新的美好期待。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会议论文26篇,会议发表21篇,主题涉及从先秦至晚清的各种出土、传世法律文献,与会学者来自国内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专业背景涵盖法学、史学、考古等领域。研究对象涉及秦汉简牍、碑刻、官修典籍、档案、民间文献等,显示了文献视野下的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多学科交融。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法律史学科与国内学术机构、同仁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了我校法律史学科的学术影响。
附:中国法律史学会法律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历届会议举办情况 |
||||
举办时间 |
主办方 |
地点 |
当届会议名称、形式 |
|
第一届 |
2005年12月 |
西北政法学院 |
西安 |
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
第二届 |
2009年8月 |
西北政法大学 |
延安 |
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会研讨会 |
第三届 |
2017年10月 |
西北政法大学 |
西安 |
文献与中国法律史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 |
第四届 |
2019年10月 |
西北政法大学 |
西安 |
文献与中国法律史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 |
(编辑:刘洋、薛旭东)
上一篇:王申主任做系列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