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术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动态

张金平:国家安全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层次

  • 来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
  • 发布者: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01
  • 浏览量:

张金平:国家安全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层次


作者简介

张金平,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国家安全战略。出版学术专著《中东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策略》《当代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发表学术论文《中东恐怖主义的特点》《国际关系学理论框架初构》《东南亚反恐难点和走向及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对策》《试析车臣分离势力恐怖化的暴力文化因素》《中国反恐怖法中境外武力反恐行动的两个原则性规定》等。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策略”“社会结构的内外张力与阿拉伯之春的发生演变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社科项目“伊拉克政治重建研究”等8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国家安全在体系与能力建设中的成就,指出了未来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目标。这些论述对把握国家安全学学科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立足于两个大局

  在过去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里,党中央通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坚持三个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从而牢牢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方面,十年前,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国家安全前途忧心忡忡。十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中就包括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面,十年来,我们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既表现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也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因此,国家安全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需要立足于两个大局,回答两个大局中国家安全重大问题及其一般规律。

二、学科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

  国家安全具有总体性,既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也必须实现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全方位国家利益;既维护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塑造国家安全的环境与条件。国家安全内涵丰富(如,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其突出的重点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是国家安全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三个层面各有其安全功能,相互联系构成国家安全的整体,以新安全格局及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来保障和促进新发展格局。

  (一)国家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

  国家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及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及理论必须能够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在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这是国家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的核心。

  国家政治与政权安全的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国家安全坚定的信仰信念。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及理论构建在坚定的信仰中把握历史主动,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国家安全重大问题。

  国家政治与政权安全必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社会生产、交往的稳定与发展

  国家安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是国内社会生产、交往、发展等安全的核心。这一层面的安全包括: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资源等安全;公共安全及社会治理安全。

  公共安全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领域的重点有: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扫黑除恶,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三股势力”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保障能力,注重食品药品安全及生物安全。

  从社会稳定与发展中凝聚、增强国家安全的合力,依托这一合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是国家安全的能力基础,建设这一能力基础,既需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也需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三)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

  国家安全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的重要内容。这一层面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国际政治安全,突出的是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建设目标;二是国际社会安全,重点是国际社会关系交往的安全,包括常态化的经济、社会交往的安全;三是全球社会环境安全,如全球微生物安全,气候、太空、海洋等方面的安全。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

  维护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积极塑造国际安全。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三、国家安全学的实践指导价值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是守正与创新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正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不断拓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其价值在于以学科方法论及理论指导新的国家安全实践。

  其一,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地维护国家安全。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二,促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其三,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变局中,世界既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也有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